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家访谈

尚君砺 现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恩师尚君砺

文/杨宝树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屈指算来,我向尚君砺老师学画已经三十余年了。

尚君砺在上世纪70年代便成为“江苏画派”的新生力量,与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金志远、华拓、秦剑铭等并称为“金陵八家”。他的画风崇尚写实,常由实景而传神寄情,笔风清秀但气势蕴含其中,浑厚凝重又融和着温润雅致,精细严谨还渗透着生动清新。

尚老师作画颇具匠心,往往虚实相生、动静相成、有笔有墨、色墨交融,构成引人入胜的大美意境。他曾为首都人民大会堂绘制大幅巨作《黄海松涛》,为毛主席纪念堂绘制《遵义颂》与《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人为师都严谨认真的他向来以勤奋著称,不辞艰辛的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五岳三山。1982年,他在绍兴东湖写生时,曾因雨天路滑,不慎跌入深达数丈的石坑,就此落下足疾,直到现在仍常受困扰。但即便如此,他却从来没有减退过创作的激情,至今草稿盈箱,痴心不已。

能向尚老师学画是我今生的荣幸,可是学艺不精却又使我惭愧。恩师以画秦淮闻名,享有“尚秦淮”的美誉,可是至今我却连一幅秦淮的构图还没有完成,想来实在有些汗颜。

自我初入师门起,尚老师就一直对我说:做人要诚恳,还要谦虚。其实,这何尝不是他为人的真实写照。当年的我,少不经事、年轻毛躁,而他虽为我师,却并不武断,总是耐心观察后再悉心教导,指点之中又带着商量。我至今记得,有一次他很认真地对我说:“学画最重要的是基本功,而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要画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按自己心里所想的去画,不要拘泥于形式,不要拘泥于古人,也不必按照我的画路来画,我只能教你方法,引你入门,但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所谓画品如人品,看画如看人呐。”也确实如此,如今我作画喜欢泼墨、重彩、大写意,和老师的画风有很大的反差,算是遵从了他当年的教诲。

上世纪80年代末时,我创作了一幅名为《晓山深春》的作品,自己感觉比较满意,便拿去请老师过目,他看得极为认真,并立即点评起来,“构图还行,但点法有问题……用笔、用墨是基本功,画多了,自然会提高……”兴之所至,他随手抓过一张宣纸做起了示范。现在想来,他的这个示范让我受益匪浅,甚至可以说是受用一生。至今我每画一幅作品,耳边都会不断响起他的话语,甚至有时我自己还会自言自语:“尚老师当初就是这样教我的。”其实在那个时候,老师于画界已颇负盛名,在江苏国画院有着繁忙的工作,回来后还要创作作品,同时在全国不断有美展的邀约,还有这样那样的应酬。可是我每次登门,他都会抽出时间来,不厌其烦地对我的画稿指正、修改、示范,使我一点一点地提高。如果说我现在有了一些小小成绩的话,实在是和他当初的耐心施教分不开的。

去年我去看望他时,又带去了自己刚刚创作的一幅作品,请他点评和点题,他不顾右腿陈疾,站在画案前思虑许久,题下了《松壑流泉图》几个大字,并写道:观此作品用笔舒畅,意境清新故题之,己丑年春日尚君砺于金陵砥石居。

这样的褒奖与鼓励,让我铭记在心。

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过“知识之败,慕虚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也”。我总觉得,这似乎就是老师早已参透的人生哲理。作为享有盛誉的“江苏画派”老一代画家,老师总是与世无争、低调作人,尽量回避一切不必要的应酬,甘心埋首于自己的画室中,倾心沉醉于山水之艺。在外人眼里,他如同一位隐士。

我这十几年来,却忙于各种社会活动,并因此疏于作画,与老师的为艺之道比起来,我在欠缺之余还怀着深深的歉意。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从去年起,我开始在创作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世俗的目的和追求,而只是希望自己能像当年一年,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也只有这样,我才能问心无愧地说:没有辜负老师的谆谆教诲。


尚君砺   现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自幼研习中国画,数十年来在深入生活,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金陵画派的师承探索与研究。20世纪70年代便成为“江苏画派”的新生力量,与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金志远、华拓、秦剑铭并称为“金陵八家”。多年来,有一批作品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获奖。有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收藏。


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