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的传统里,线条是极其重要的元素,长长短短的线条构成了中国画的骨架。南齐谢赫《画品》中所述“六法”第二条就提到“骨法用笔”,所谓骨法,我的理解是笔墨线条形成的骨架。杨宝树老师的这幅传统山水画中,骨法线条就构成了画面的精神面貌。
在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师从杨宝树教授学习期间,我身临其境的感触到导师以国画中最传统,也是最精髓的要求我们,用他的话来说:“传统山水最考验基本笔墨功夫,而现在的画家,能抽出点时间多研究笔、墨的运用,踏实学几年基本功,一定对今后的绘画提升受益匪浅。”在授课过程中,他没有抛出多么新奇的理论观点,而是详细讲解当今大多画家认为最普通、最老掉牙的‘基本功’理论,而就是这些常被人忽视的基础理论,给我有很深的启迪。
在绘画传统山水画中,我细细体会到“点”和“线”的基本组合,在笔墨实践中,传承古人,借鉴老师,汲取营养。当然,在导师的笔下,他熟练地运用着中国画传统线条,融入了自己对笔墨的理解,又形成了个性的笔墨风格。在传承中寻找突破,在规矩之内创新方法,寻求出独具魅力的笔墨表达。我想,这是他无法传授给我的,需要我慢慢悟出这其中的道理吧!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杨宝树 所作《山间谁共坐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