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媛媛读画

媛媛读画之十二: 情感抒发必须空灵含蓄

作者夏媛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书画家

就像有人喜欢大海,有人痴迷登山,有人享受独处的孤寂,有人留恋欢聚的喧闹一样,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特定而持久的情怀,这是一种比爱好更浓郁也更贴近心灵的东西,说不清也未必道得明。与宝树老师相识多年,我知道,他是有着强烈的山水情怀的。每次看到他的新作,我的思绪常常会不受控制也不着边际,或是不禁想起了华夏先民们深情的吟唱: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或是感受到了曹孟德眼中的辽阔壮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又或是听见了辛稼轩触景生情后的慨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就在这上溯几千年的沉思与共鸣中,洇濡出了宝树老师作品久远绵长的人文内涵。


有时我也会胡思乱想:说到底世间万物本无情感,但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而又从不缺乏浪漫的国度里,从古到今,多情善感的人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情绪附着于物,时间久了,物便堂堂正正地成为了情感的寄托,于是便有了情愫和情怀。大概,山川河流便是这世上许许多多的物中极为醒目的一类。而古往今来,这山山水水中的千般韵律不知缚住了多少文士骚客的笔墨与心事,显然,宝树老师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以范仲淹的观点,君子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一个没有山水情怀的山水画家是不可想像的,只有被融入了丝丝缕缕的真情实感,一幅画作的产生过程才能被称作是创作,否则,画家与画匠何异?


不过,成熟山水画家的情感抒发必须空灵含蓄。正如宝树老师的这幅《峡江烟云图》,那一抹悲凉的意蕴并没有直接倾吐在纸面上,而是在轻烟薄雾里,在山色空朦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仔细品读,一缕淡淡的愁绪便会回肠九曲,大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况味。因此,这样的笔墨表达更富有象征意味,在艺术效果上也显得曲折幽深。似乎有一个羁旅天涯、漂泊异乡的游子,突然想起了旧时红袖添香、秉烛夜读的美好时光。画面外,仿佛传来了悠悠的水声,带人梦回故乡。


这样的大山大水,这样的沉静清幽,濡染出一种情调,让一种无边的寥落情绪在画卷上回旋。七百多年前,宋人蒋捷曾舟行于这样的山水间,涌起思乡之情的他留下了拨动无数人心弦的沉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今,此般的水墨之笔虽无以分红绿,但一样可以慰藉我们心中的乡愁。



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