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媛媛读画

媛媛读画之十一:在勾皴点染间思考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书画家
媛媛读画11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媒体上总有一些被冠以当代艺术之名的作品冲击着我们的感官,在这些作品中,扭曲和丑陋成了作者竭力表现的主题,冷漠与压抑则是观者共同的感受。这样的所谓探索,虽然算不上主流,却一度相当流行,甚至让我担心自己钟爱的那种纯粹的水墨艺术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令情景交融的纸上诗意渐渐被边缘化。但是在这股风潮中,宝树老师却依旧淡定,似乎没有受到一点点侵蚀,依旧传承和延续着“新金陵画派”的精髓。具体到作品的细节,他在勾皴点染间,无论是对大山大河的叙述,还是对石间溪流的描绘,都能让人体味到他在创作时的独特思考。就如眼前的这幅水墨之作,纯粹得只用黑、白、灰三种色调就概括了变化万千的世界,在山川和流云、危石与水口的遥相呼应中,高山的气势和峰峦的层次都得到了很好的表达,而恰当的留白营构出了云蒸雾绕的怡人景致,甚至可以让你在郁郁葱葱的林木间捕捉到高山流水所激荡出的氤氲之气。这便是中国画的基础语言——笔墨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它的完美运用,体现出了一位画家扎实的功力。再细看下去,画卷上的笔墨有浓有淡、有收有放、有急有缓、有内秀也有放达,很显然,这些都源于画家对干枯浓淡的准确把握。只有这样过硬的手上功夫,才能让人产生如身临其境般的诗意感受。虽然张彦远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说过:运墨而五色具。但我总觉得,在宝树老师的眼中,墨不仅五彩斑斓,而且多情含韵。从他一挥而就的这诗一般的墨色中,资深鉴赏者似乎可以依稀地分辨出江苏画派前辈大师们或酣畅淋漓或精准控制的笔墨营养,而即便是初窥门径的爱好者,也可以在欣赏的同时品读出一种难得的纯碎和执着,这恰恰是当今这个时代有所欠缺的! 

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