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初学画时,老师常会问:这幅画好不好?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说:好!那好在哪里呢?我竟一时很难作答。渐渐地,随着对绘画理解的深入,我慢慢对一幅画的评判有了自己的标准。习画者,就如老师所言,如果不能明白一幅画究竟好在哪里,是无法画出好画的。关于好画的标准,历代先贤多有阐释,其中,以谢赫的“六法”最为著名,历来被视为评画的法宝。所谓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以“六法”之论来看老师的这幅《江南忆》,首先第一眼的感觉便是画面气势宏大、视野开拓,构图留白不落俗套,这正当得起气韵生动的评价;再细细考究笔法,可谓是运斤如风、富有变化,来龙去脉都交代得清晰明白,在用笔上亦是无懈可击;整个山石气势与灵动的水面柔美融合呼应,画面空间无限深远,不仅位置的经营恰到好处,而且颇得应物象形之妙;此外,画面色彩清雅脱俗,传递出的气息令人心情顺畅,这便是随色象类、曲得其情了;而船舶树木的点景充满了灵气,远处的帆影是远行还是归来,都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此中尽显传移模写之功力。其实,对“六法”的内涵历来便有争议,但作为只赏画不作画的普通人,即便是不甚了了也没有关系,就如这《江南忆》一样,好的作品都是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在打开的那一瞬间便能吸引住你的眼睛,让你在似与不似间尽情想像,还想再看第二眼、第三眼……于细细地体悟和把玩间感受其中的意趣。即便有人问起,也只须如当年我一般,理直气壮地答上一声:好!这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