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来,我与宝树老师结识已有二十余年了。这二十余年间,他看着我一年一年地长大,我也愈来愈体味出他画功的扎实和精进。有时我甚至觉得,大概各种类型的绘画手法他都能信手拈来,而且表现得娴熟、到位。这幅细笔山水是宝树老师近两年来开始尝试的新风格,其独特之处在于,整幅画作见不到一笔线条的勾勒,只以细笔轻皴,用上万笔的点、擦、染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起伏。这与传统的水墨、重彩完全不同,却同样完美地体现出了中国山水画所强调的气韵生动,而且,还带给人一种朦胧的诗意美。在细密笔触的基础上,宝树老师用色彩来表达空间前后的层次关系,而位置的经营依旧绝妙,恰当的留白使人感觉整个画面云雾缭绕,飞流直下的瀑布中水云相交相融,颇有“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意境。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那白云深处的几间屋舍,在令画面趣味横生之余,又让观者的视线流转,拉大了画面的纵深感,似乎后面的层峦叠嶂又深远了许多。这大概就是行家常说的“一望二三里,再望百十里”吧。每次当我看见这幅画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莫奈的《睡莲》。虽然画种不同,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也天差地别,但在莫奈的作品上,一样看不到平涂的轮廓线,只以密集的点阵展开一场光与影的游戏。我从来没有问过宝树老师是否对印象派油画有所研究,不过我想,以他那种习惯于不断思考和不断跟自己较劲的性格,在他的画笔下,总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养分从笔端流淌出来,贯注到他倾心营造的纸上天地之中。